博客年龄:17年6个月
访问:?
文章:150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东
职业:毁人不倦
年龄:凭什么告诉你
位置:同上
个性介绍:别惹我,小心我砍你啊!

《梅兰芳》:只见大师 (转自蓝苹果's Blog)

分类:电影评论 | 标签: 梅兰芳  
2009-01-11 12:30 阅读(?)评论(0)

从来不认为《梅兰芳》会超越《霸王别姬》,经典永远只有一部,那一部,已经在观众的记忆中定格成了永恒。

我爱《霸王别姬》,因着对它的爱,爱屋及乌,也对《梅兰芳》充满了期待。我知道经典不可能被复制,所以,看的时候,我提醒自己,这不是《霸王别姬》,请不要以那样的标准和眼光来衡量和要求它。

余少群的梅兰芳是我喜欢的,相信也是大多数观众喜欢的。那眼角眉梢的顾盼生辉,那纤纤兰花玉指,舞台上的他,颇有点倾国倾城、雌雄莫变的味道。美好的人、美好的物,谁会不爱?

还有那“一缕麻”的凄美,那柳迎春的动容,那十三燕的执著……那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影像,身旁的观众不知谁说了一句:“好像《霸王别姬》。”

我的心怅然,陈凯歌,《霸王别姬》到底还是观众心头的一份挚爱啊。题材相似、内容相似,你选择在经历了《无极》的惨败后拍摄《梅兰芳》,或许就是想要借着观众对《霸王别姬》的热爱,把他们再拉回到电影院来,再次证明自己电影大师的功力?

你在影片的开篇就引用了一封关于“纸枷锁”的梅的大伯写给他的信,这究竟是梅的纸枷锁,还是你的纸枷锁?

影片的后半段,我在影院的后排几乎坐不下去。原谅我有这样的想法,这不是对电影大师的不敬,实在是因为我不想看到一个如此“完美无缺”、仅仅纠结在“大师还是凡人”之间的梅兰芳。

难道观众想看的,只是戏里的梅郎,而非戏外的梅兰芳?

梨园故事是中国八卦最早期的温床,什么糟粕都有,但糟粕底下生机勃勃,人性光芒熠熠生辉,远比现代生活丰富有趣。

梅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,他怎样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间还能自保,他如何安然度过了疯狂的“文化大革命”?

有历史资料对梅的评价是“精明、圆滑、体面、周到”,在人际关系方面出色经营。据说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“无可无不可”。

很遗憾,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只是“大师梅兰芳”,而不是“男旦梅兰芳”。

说实话,梅的“蓄须明志”让我想到了“主旋律”,这个念头让我觉得后半截的影片讲述乏善可陈,无非是又一次的“造神运动”。似乎大师之所以为大师,就应该是那么地完美无缺?甚至在服装上,陈凯歌都为他“穿”上了纤尘不染的白西装。

而孟梅之恋,也被描述成在艺术上息息相通的两个人的柏拉图之恋。梅在此事件中的懦弱、优柔寡断都被刻意忽略,心高气傲的“冬皇”离婚时对梅抛下的那句狠话——“我今后要么不唱戏,再唱戏不会比你差;今后要么不嫁人,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!”,也为了成全“大师”的光辉,被修改成了情深意切的“畹华,别怕。”

据说陈凯歌对编剧严歌苓所写《梅兰芳》剧本提出的两点要求——“每个字都要有内涵,每句话都要有隐喻。”也听说梅家后人对剧本提出了许多的限制和要求。还有一说是主旋律影片比较好通过电影审查。

那么,凯歌导演,你的“纸枷锁”,究竟是什么?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